二手書之戀乍聽之下,好像會以為是在描述兩人在二手書店相遇,然後發展了戀情之類的,電影中的確是有愛情的部分,不過不要忘了,原本的片名是"Wilbur wants to kill himself",所以應該不會單純地只是兩人相遇而後相愛的故事吧!?這樣的片名,讓我在看到時,還愣了好幾秒,不過這個片名倒是蠻中肯的,因為男主角Wilbur自殺的片段,不管將影片轉到哪個地方,都會上演。他曾經吃安眠藥,然後開瓦斯自殺,也用電線自殺,也有躺在浴缸裡割開雙手的手腕,但是他都沒有成功,其中兩次是哥哥救了他,另外一次則是一個名叫愛莉絲的女人剛好到他哥哥開的書店,發現了Wilbur吊在半空中掙扎。   Wilbur的自殺就像著了迷一樣,直到他與哥哥賀柏同時愛上同一個女人--愛莉絲。

愛莉絲是個在醫院當打掃人員的單親媽媽,打掃所獲得的薪水並不多,日子也並不好過,但是她仍然堅強地活著。她藉由在醫院裡撿到的書,拿到賀柏的書店裡頭,換取一些零錢,她總是告訴自己的女兒要"未雨綢繆",所以即使以書換來的錢,極度微薄,她還是想盡辦法能存多少就存多少。 

賀柏在見了幾次愛莉絲慢慢對她有了好感;愛莉絲救起了脖子被電線纏繞的Wilbur;愛莉絲其實是需要依靠的,同時她的女兒又在那刻鼓勵了愛莉絲....這些因素,促成了後來愛莉絲與賀柏組成了一個家庭。這個家庭,雖然因為弟弟經常鬧自殺,而得跟哥哥他們一起住,不過基本上大夥還是挺開心的,畢竟大家都找到了依靠。但是故事如果這麼簡單,那拍成電影應該會被灑狗血(絕對又是我空想,因為每次看到那種電影也只能默認)。所以導演就安排了弟弟愛上了愛麗絲,而愛麗絲也漸漸對弟弟有了情感,並且過不久哥哥得了癌症的劇情,若是正常狀況,我們絕對會支持哥哥與弟弟來個撕破臉,然後與愛麗絲離婚之類的。但是,如果這麼容易,導演也不會打算拍成電影吧?賀柏從小就是個將事情看得很清楚,卻又嚴格地要求自己要無私地對待自己愛的人,因此,即使從小父母親最愛的是Wilbur,Wilbur又三番兩次的自殺,使得他必須像照顧嬰兒一般不敢離開半步,他也從來沒有對Wilbur發半點的脾氣 。也因為不敢離開弟弟半步,他遲遲不肯就醫,因此使得病情被拖延了,雖然治療的過程很辛苦,他也只是選擇自己回到醫院。我想,他發覺弟弟不再鬧自殺了,也應該知道了什麼,他偷偷地作了一個決定。

當我看著哥哥在醫院受苦,弟弟與愛麗絲雖然煎熬,卻仍舊受不了誘惑時,我便想著,其實哥哥若真的死去了,那結局會比較好一點,因為愛麗絲與他女兒仍舊會有依靠,而他弟弟也會繼續好好地活下去,雖然這種結局喪失了一些倫理,但我也想到,如果哥哥活著,他那任性的弟弟絕對不會善罷甘休,再說哥哥也不會選擇拋下弟弟與愛麗絲母女,所以接下來的日子,應該會殘破不堪。想到這裡,我以為導演會選擇那個我以為比較不好的結局,沒有,導演選擇了我私心做的決定。

哥哥活著的最後一天,跟弟弟說了:有時候,孤單一人,有人作伴真好。就獨自一人坐著計程車回到了醫院,然後吞下大量安眠藥,即使發現水不夠,還是很鎮定地拖著不穩的雙腳,到外面倒水,吞了藥丸後,將藥罐子放到抽屜裡,拔下眼鏡,再讓自己平躺回病床上,爾後護士進來問他是否需要助眠的藥物,他還很有禮貌地回覆。這個死亡,似乎是哥哥在很理性的狀況下做得決定,而且他成功了。弟弟嚐試了好多次,從來沒有成功,而哥哥就這麼一次,然後成功了,並且是在醫院,多麼諷刺? 

最後,Wilbur與愛麗絲母女像一家人地到賀柏墳前,但那一種溫馨帶給了我一點點地寒冷。

最後的結局,我其實有點被驚嚇到,因為我還從未看過有這麼"如我意"的電影(除了那些擺明了就是大團圓的劇情外),
當然這是一種反面的說法,一方面我心中想著那樣的結局,又一方面不希望自己那麼想,畢竟那在現實中不是很"道德正確"的事情。不過電影就是有這種能力,可以讓人暫時拋下現實中的規定。嗯,我又想起了,蔣勳在《孤獨六講》中說到的暴力孤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tegg 的頭像
    categg

    kiss cat

    cat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